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工作室>>教育教学>>新标资源>>正文内容

必修二《经济与社会》重点知识

友情提醒:所有站长原创资源未经本人同意禁止转载,违者本站将保留进一步追究的权利!

一、选择题重点

1.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

2.物质资料生产离不开人的劳动和生产资料。

3.物质财富的源泉是劳动,价值的唯一源泉是劳动;

4.生产资料是创造物质财富和价值的条件。

5.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是生产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制度的基础。

6.不同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同,同一个社会可以有不同形式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7.占支配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着一个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

8.我国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

9.我国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

10.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11.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以公有制为主体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要求。以公有制为主体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

12.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13.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科学指引,在坚持社会主义各项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1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涵(7个坚持)

①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③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④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⑤坚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完善宏观调控

⑥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

⑦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

15.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6.生产资料公有制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要求,是社会主义国家对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进行宏观调控的制度基础,有利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7.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按劳分配。生产资料公有制体现了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上的平等关系,能防止两极分化,有利于人们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18.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是共同富裕。

19.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0.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21.公有资产主要包括:经营性资产(以保值增值为主要目的的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投资于行政、国防、公益事业等而形成的资产)

22.自然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郊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

23.土地不能转让,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

24.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25.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包括:

①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国防工业、造币、航空航天)

②重大基础设施和重要矿产资源行业(电力电网、电信、铁路、煤炭)

③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机械工业、电子工业、汽车工业、石油工业)中的骨干企业

④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大型水利设施、环保设施、城市公共交通)

26.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最主要的实现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

27.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并不意味着国有经济占主体;国有经济的比重有所下降并不意味着公有制主体地位的改变。

28.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国有成分和非集体成分。

29.个体经济是指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的经济。

30.私营经济是指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私人成分。

31.外资经济包括来自外国的投资;来自港澳台的投资。

32.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促进我国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非公有制经济不是社会主义经济。

33.非公有制经济成为稳定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非公有制经济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国际市场开拓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34.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之中。现阶段,我们不能实行单一公有制,更不能搞私有化。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公有制经济居于主体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占主体地位。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是平等的,都是平等的市场主体,都受国家法律的保护和约束,都在市场中公平竞争。

35.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必须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36.发展壮大国有经济,要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标准,以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为中心,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37.发展壮大国有经济,要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经济进一步聚焦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功能,向关系国家安全、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集中,向提供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建设和公益性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

38.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要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具体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风能、太阳能)、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如:城市生产生活污水处理)、航空航天、海洋装备。发展要求: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应用,增强要素保障能力,培育壮大产业发展新动能。

39.发展壮大国有经济,要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通常采用的是股份制形式。但并不是所有股份制都是混合所有制,只有由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所组成的股份制是混合所有制,没有公有制经济参与的股份制,不是混合所有制。

40. 股份制公司的形式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的组织机构一般由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组成。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及董事会是公司的决策机构,处理公司重大经营管理事宜;总经理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对董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执行公司职务的行为进行监督。

41.股份制优点:机构之间权责明确、互相制衡,可以有效地提高公司的运行效率和管理的科学性,使公司的发展更具活力。

42.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措施: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要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机制。

43.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指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44.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为农业生产的经营主体提供各种服务而形成的网络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主要由供应服务、销售服务、加工服务、信息服务等构成。

45.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否完备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46.农业专业合作社是一种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47.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性地位前提下,对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的探索,有利于唤醒大量沉睡的农村土地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人。

48.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在市场中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

49.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要坚持爱国敬业,坚持守法经营、诚信经营,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坚持回报社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树立企业的良好社会形象。

50.企业经营成功取决于多种因素,就企业自身而言,主要包括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企业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51.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有价格、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品牌效应等。

52.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主要体现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上。

53.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54.人类的需求无限,而资源有限,这就需要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益。

55.计划和市场是配置资源的两种基本手段。计划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是计划经济体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6.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在市场经济中,配置资源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机制来调节。市场机制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和调节着资源在全社会的配置。

57.在市场中,商品价格与供给、需求之间一般存在以下关系:

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企业增加产量/消费者减少需求 供求平衡

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企业减少产量/消费者增加需求 供求平衡

58.市场价格及其波动,能够反映供求状况及其变化,市场供求的变化也会影响市场价格。市场竞争能够引导资源流向效率高的领域和企业,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进步,实现优胜劣汰。

59.市场的种类有:商品市场、服务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劳动力市场、土地市场、金融市场)等。

60.构成市场的基本要素包括:交易双方、交易对象、交易价格等。

61.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62.建设现代市场体系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良好的市场运行需要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来维护。

63.建设现代市场体系要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

64.现代市场体系的核心是:以市场为基础形成价格。灵活的价格机制是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基础。

65.不正当竞争行为是经营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扰乱市场竞争秩序,损害其它经营者或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行为。

66.经营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信的原则。

67.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必须正确处理好政府“看得见的手”和市场“看不见的手”之间的关系。政府这一“有形手”在市场失灵处发挥作用。让市场这一“无形之手”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68.政府定价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断行业等方面,政府定价要提高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

69.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枪支弹药等特殊物品;教育、医疗等与民生相关的重要服务。三者都不能由市场调节。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70.市场调节具有局限性,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弊病。

①自发性:在市场经济中,为了自身利益和眼前利益,生产经营者可能会损害社会的公共利益和长远利益。(为了挣钱,不择手段,制假售假,坑蒙拐骗。)

②盲目性:由于生产经营者不可能完全和及时掌握市场上所有的信息,因而其决策必然会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信息不灵,没有主见,一哄而上,多赔少赚。)

③滞后性:由于从价格形成、价格信号传递到生产的调整有一定的时间差,市场调节往往具有滞后性。(事后调节,浪费时间,耗费资源,农业多见。)

71.单靠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浪费;会导致社会经济不稳定;会产生不正当竞争、垄断,损害社会公平;会导致收入差距拉大。

7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①重要特征: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②显著优势: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既能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能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

打赢脱贫攻坚战,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坚持“以人为本”,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是: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

7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够通过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以使宏观调控更有成效。

7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主要是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家有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的能力。

75.大力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措施

76.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和作用包括:

①通过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度,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②通过实施宏观经济政策,保持宏观经济稳定。

③通过实施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

产业政策的功能主要在于弥补市场缺陷、调整产业结构、保护民族产业、实现国家战略

④通过实施区域政策和环境政策,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⑤通过加强市场监管、质量监管、安全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弥补市场缺陷。

⑥通过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77.科学的宏观调控是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能之一。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78.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重大经济结构协调和生产力布局优化,减缓经济周期波动影响,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稳定市场预期,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79.宏观调控最常用的经济手段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指有关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政策,如税收政策的变动、国债的发行等;货币政策指和银行利率有关的一系列政策,如存贷款利息率的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等。货币发行量、信贷。

通货膨胀时,要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少发国债(抑制经济过热财政政策);要上调存贷款利率,上调准备金率,缩小信贷规模。(抑制经济过热货币政策)

通货紧缩时,要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增发国债(积极财政政策);下调利率、下调准备金率、扩大信贷规模等。(积极货币政策)

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活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

80.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需要将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有机结合。

81.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要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

82.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规律。

83.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加快完善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加快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加快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达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的目标。

84.市场价格引导资源配置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

①建立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机制,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完善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

②破除制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弊端,完善市场监管和执法体制、公共服务管理体制

85.企业活力是企业的创新和竞争力之源。激发企业活力,全业内部要合理分配收入,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要建立和健全权责清晰、分工明确、有效沟通、反应及时、管理科学的管理体制机制;要培育有利于激发和保持活力的企业文化。激发企业活力,企业外部必须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秩序,还要通过降低企业的税费负担,增强企业的创新活力和投资积极性。

86.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任何一个市场经济参与者,都应当讲道德、守信用。要切实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在全社会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

87.进入新时代,我国对基本经济制度进行重大理论创新的意义:

①有利于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②有利于完善分配制度,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改革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

③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④有利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88.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89.发展为了人民,就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90.发展依靠人民,就要把人民作为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91.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彰显制度优势。

92.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是以人民为中心。

93.经济发展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经济结构优化、经济效益提高、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94.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新时代需要新发展理念。

95.新发展理念是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96.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97.坚持创新发展,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98.坚持协调发展,要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99.坚持绿色发展,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100.坚持开放发展,要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101.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发展是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坚持共享发展,要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使全体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102.恩格尔系数是反映人民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恩格尔系数越小,一般表明家庭消费水平越高。

103.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能更好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赢得国际竞争主动,为其他领域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打下坚实而强大的物质基础。

经济发展方式是落实发展理念、实现发展进步的具体路径。

104.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途径、路径)

①从总需求看,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②从总供给看,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途径有两条:一是增加生产要素投入数量,二是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效率和推动技术进步。

105.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转变。

106.现代化经济体系包括: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

107.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总要求:几大体系要一体建设、一体推进。要借鉴发达国家有益做法,更要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

108.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建设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109.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是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基。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发展实体经济的原因)

110.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必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发展实体经济的措施)

11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

11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113.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从生产端入手,重点是促进产能过剩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114.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的措施是:实现区域良性互动、城乡融合发展、陆海统筹整体优化,培育和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加强区域优势互补,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115.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116.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农工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农工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117.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要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支持特殊类型地区加快发展,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

118.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119.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要更好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继续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际交流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120.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121.在一定时期内,社会所创造的国民收入在政府、企业、个人之间进行合理分配,分别形成政府收入、企业收入和个人收入。(初次分配)

122.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

123.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了分配制度必然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24.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按劳分配只存在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但公有制经济中除了按劳分配,还存在福利性分配等。

125.国家机关、公有制事业单位、公有或公有控股企业中的职工取得的工资、奖金、津贴收入属于按劳分配;农民承包土地获得的经营性收入属于按劳分配。

125.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126.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其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提高效率);实行按劳分配是对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实现社会公平)。

127.实行按劳分配,是由一定的经济条件决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128.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资本、土地、技术、管理、数据等。

129.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有利于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130.从个人获取收入的途径看,居民收入主要包括劳动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劳动收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个体收入等。财产性收入包括银行存款所得利息、房屋租金、股息、土地流转获得收入等。除此之外,居民收入还有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经营性收入是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入。转移性收入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住户的各种经常性转移支付和住户间的经常性收入转移,包括养老金、社会救济和补助、政策性生产补贴、政策性生活补贴、救灾款、企业对非营利组织的捐赠等。

131.弘扬劳动精神是因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我们获取的任何收入归根结底都来自劳动创造。

132.要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要鼓励全体劳动者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致富。

133.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

134.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总原则是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总要求是要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

135.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坚持多劳多得,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健全各类生产要素由市场决定报酬的机制。

136.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在再分配方面,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强化税收调节。

137.完善个人收入分配,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

138.完善个人收入分配,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鼓励勤劳致富,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139.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种。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140.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①专项扣除,包括居民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的范围和标准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职业年金等

②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赔养老人等支出。

141.个人所得税的应税项目包括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稿费;特许权使用费;经营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

142.社会保障的重大作用是有效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143.社会保障作为精巧的“社会减震器”,通过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利,能够有效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

144.社会保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能够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145.社会保障通过风险分摊与责任共担,充分发挥社会互助功能,同时通过社会成员的自助与他助,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146.社会保障既有经济保障,也有服务保障。经济保障是国家通过货币或有价票证的形式,为国民提供经济援助,满足其基本的生活所需。经济保障主要以社会救助金、社会保险金、社会福利金等形式提供保障。服务保障是通过提供日常照料、医疗护理等服务,满足人们多样化的生活保障需求。国家提供社会服务机构和设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儿童收养救助服务、各类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残疾人服务等形式,以满足特殊群体的需求及全体国民的高层次保障诉求。

147.社会保障的基本形式: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其他社会保障形式:企业年金、社区服务等补充性社会保障形式。共同构成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148.社会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它通过政府、单位、个人三方共同筹集资金。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主要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五险”)

149.商业保险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购买商业保险,是规避风险的有效措施。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有明显区别。

150.社会救助是最先形成的、历史最悠久的社会保障形式。是保障社会成员生活安全和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它是政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的财政资金。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经济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给予无偿救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社会救助包括灾害救助、最低生活保障。

151.社会福利是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政府和社会向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和其他社会成员提供的社会化服务、实物供给或者福利津贴,满足社会成员的生活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

152.社会优抚是褒扬性、补偿性、优待性、综合性的特殊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依法对现役军人、复员退伍军人以及军烈属等优抚对象实行物资照顾、生活和工作安置、精神抚慰。

15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要建立起覆盖全民、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没有漏洞的“安全网”;要更多地维护好弱势群体的利益,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要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要做到权责清晰。

154.享受社会保障是社会成员的一项法定权利,也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155.经济发展是社会保障的基础,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156.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原则是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要坚持应保尽保原则。总要求是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

157.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是加快健全覆盖全民、城乡统筹、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158.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构成包括中央财政预算拨款、国有资本划拨、基金投资收益、国务院批准的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

159.在用人单位参保的全日制就业人员由用人单位和职工按照国家规定共同缴纳基本医疗保险。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保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它灵活就业人员,由个人按照国家规定基本医疗保险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行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相结合。

160.享受低保的人、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低收入家庭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等所需个人缴费部分,由政府给予补贴。

161.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162.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人民具有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

163.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是对人类文明进步规律的重要诠释。中华民族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才拥有了历史的辉煌,拥有了今天的成就。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一份职业都很光荣。广大劳动群众要立足本职岗位诚实劳动,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只要脚踏实地、勤勉劳动,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干出不平凡的成就。

164.创业者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165.只有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才是最有竞争力和生命力的企业。企业既要追求经营利润,又要坚持诚信原则;既要讲求经济效益,又要承担社会责任;既要实现自身发展,又要饮水思源、回报社会、造福人民。总之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166.企业家精神最重要的有三点:创新精神、坚守精神、家国情怀。创新是企业家的灵魂,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

167.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做理智的消费者,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168.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169.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要求: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大力弘扬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切实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归根结底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分配体系。

二、非选择题重点

1.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哪里?

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2.2019年我国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有什么意义?

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促进外商投资,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规范外商投资管理,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3.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有什么作用?

①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成为稳定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

②非公有制经济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国际市场开拓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4.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意义是什么?

有利于形成各种所有制之间的市场竞争关系,调动不同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取长补短,激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5.如何发展壮大国有经济?

①发展原则:要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标准,以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为中心,全面推进依法治企,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②发展方向:要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经济进一步聚焦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功能,向关系国家安全、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集中,向提供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建设和公益性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

③发展方式:要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积极稳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规范有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通常采用的是股份制形式。

6.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有什么意义?

①有利于坚持和完善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

②有利于扩大国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

③有利于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④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各种生产要素的活力。

⑤可以有效地提高公司的运行效率和管理的科学性,使公司的发展更具活力。

7.如何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①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

②要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机制。

8.如何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①政府角度:要培育更多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营造支持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要健全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治环境,贯彻落实包括市场准入、企业融资等在内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形成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和社会氛围。【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

②企业经营角度:要支持和帮助非公有制企业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③企业家角度: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推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要坚持爱国敬业,坚持守法经营、诚信经营,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坚持回报社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树立企业的良好社会形象。

9.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就企业自身角度)是什么?

①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研究市场动向,把握市场先机,面向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②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强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建立鼓励创新的体制机制,鼓励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③企业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主要体现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上,要努力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在经济往来中诚实做人、诚信做事;参与公益慈善事业、精准扶贫行动等

④建立健全公司组织机构(补充)

⑤遵守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和商业道德,承担社会责任。(补充)

遵守法律法规是企业成功经营的前提条件,遵守社会公德和商业道德、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提高企业的信誉和形象,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经营者要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10.党中央为什么既要重视国有企业,又要支持和扶持民营企业发展?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性作用,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制度。

②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是促进生产及发展的根本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

③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④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最主要的实现形式

⑤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的的部分作用。

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大战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11.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优点)是什么?

①市场价格及其波动,能够反映供求状况及其变化,市场供求的变化也会影响市场价格。(合理配置资源)

②市场竞争能够引导资源流向效率高的领域和企业,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进步,实现优胜劣汰。(有效利用资源)

12.现代市场体系的目标是什么?

要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性。

13.如何建设现代市场体系?

①建设现代市场体系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良好的市场运行需要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来维护。

a要完善公平竞争制度,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加强和改进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法;

b要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

c要健全优胜劣汰市场化退出机制,从而实现市场准人畅通、市场开放有序、市场竞争充分、市场秩序规范。

②建设现代市场体系要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

a以市场为基础形成价格是现代市场体系的核心,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

b政府定价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断行业等方面,政府定价要提高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

14.市场缺陷带来的危害有哪些?

①单靠市场调节,会影响资源配置效率,导致源浪费;

②会导致社会经济运行大起大落,社会经济不稳定;

③会产生不正当竞争、垄断,损害社会公平;

④会导致收入差距拉大。

1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①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重要特征)

②既能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能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显著优势)

③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根本目标)

④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内在要求)

1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体现在哪里?

①我国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最大优势。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既能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能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③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使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能调动劳动者和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效率提高,又能避免两极分化,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够通过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发挥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17.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和作用有哪些?

①通过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度,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②通过实施宏观经济政策,保持宏观经济稳定。

③通过实施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

④通过实施区域政策和环境政策,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⑤通过加强市场监管、质量监管、安全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弥补市场缺陷。

⑥通过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18.市场机制有效(如何使市场机制更有效?如何建设好市场体系?)

①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能合理配置资源,有效利用资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②要加快完善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加快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加快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达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的目标。(市场角度)

③政府要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要坚决破除制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弊端,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调整优化政府机构职能,合理配置宏观管理部门职能,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完善市场监管和执法体制,改革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管理体制,完善公共服务管理体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提高行政效率,全面提高政府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政府角度)

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体制保障。

⑤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要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侧重如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⑥企业:诚信经营,既讲求经济效益,又要承担社会责任等。

⑦创业者、经营者个人。遵守法律法规,接受政府和社会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19.如何正确认识政府限制某些产品价格?

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②市场调节具有局限性,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弊病。

③假设将公共物品、特殊产品、公益型事业市场化后可能出现不能保障国家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人民生活,严重影响社会安定。

④政府履行经济职能、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保持宏观经济稳定,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弥补市场缺陷,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二者缺一不可。

20.微观主体如何才能更有活力?(保障微观主体有活力应该具备的外部和内部条件)

①企业活力是企业的创新和竞争力之源。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各种所有制企业都具有勃勃生机和旺盛的生命力。

②激发企业活力,全业内部要合理分配收入,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内部)

③要建立和健全权责清晰、分工明确、有效沟通、反应及时、管理科学的管理体制机制;(内部)

④要培育有利于激发和保持活力的企业文化。(内部)

⑤激发企业活力,企业外部必须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秩序,还要通过降低企业的税费负担,增强企业的创新活力和投资积极性。(外部)

⑥如何培养诚信意识?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任何一个市场经济参与者,都应当讲道德、守信用。要切实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在全社会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外部)

21.宏观调控如何有度?(如何构建科学的宏观调控体系,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①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当经济繁荣时,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就业率提高,但可能伴随较高的通货影胀率;当经济不景气时,虽然物价稳定,但经济增长率可能会下降,失业率会上升。

②为了让宏观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要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健全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等经济政策协调机制,增强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协同性,实施科学、适度的宏观调控。

22.进入新时代,我国对基本经济制度进行重大理论创新的意义?

①有利于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确保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调动各种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②有利于完善分配制度,确保现行分配方式的长期性和稳定性,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改革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

③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④有利于为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成熟和稳固的制度支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3.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什么意义?

①推动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能有效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

②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极大地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③坚持市场调节和科学的宏观调控相结合,既能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能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④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

24.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②发展为了人民,就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发展依靠人民,就要把人民作为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④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彰显制度优势。

⑤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确立了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

25.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

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XX的发展离不开坚持新发展理念。

②坚持创新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③坚持协调发展,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④坚持绿色发展,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⑤坚持开放发展,开放是国家繁荣的必由之路。

⑥坚持共享发展,共享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

26.实现创新发展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①国家:坚持创新发展,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完善国家的宏观调控,加大财政、税收、信贷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依法保护知识产权。)

②企业;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建立鼓励创新的体制机制;提高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素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注意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③劳动者: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科学文化素养;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自身职业技能。

27.如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如何建设好现代化经济体系?)

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⑵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

⑶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①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

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

⑷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农工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农工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②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支持特殊类型地区加快发展,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

⑸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

①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

②要更好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③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⑹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28.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

①收人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为此,必须完善个人收人分配,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人分配关系。

②要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

③初次分配方面,要坚持多劳多得,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健全各类生产要素由市场决定报酬的机制。

④再分配方面,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强化税收调节。

⑤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

⑥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鼓励勤劳致富,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⑦必须坚持消除贫困。我们要切实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29.社会保障的重大作用(重要性)

①社会保障作为精巧的“社会减震器”,通过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利,能够有效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

②社会保障通过国民收人再分配,能够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③社会保障通过风险分摊与责任共担,充分发挥社会互助功能,同时通过社会成员的自助与他助,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30.国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

①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要建立起覆盖全民、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没有漏洞的“安全网”,要更多地维护好弱势群体的利益,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要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做到权责清晰。必须明确各方的权利与责任,严格依法监管。享受社会保障是社会成员的一项法定权利,也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④应保尽保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要坚持应保尽保原则,健全统筹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注:《经济与社会》主观题答题锦囊

一、企业经营与发展的措施

【思考角度】新发展理念+市场规律+经营战略+自主创新+社会责任+转变发展方式+品牌意识+规则意识+劳动者素质

【答题要点】

①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企业的深度融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②尊重价值规律,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以市场为导向,推动产品结构调整,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增强企业竞争力。

④要遵守市场规则,诚信经营,承担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⑤降低成本(减轻企业负担),刺激和带动消费,创立企业自主品牌,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增强企业竞争力,拉动经济增长。

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促进产能过剩有效化解,促进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⑦要树立绿色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

⑨企业要重视产品质量,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⑩企业经营者要提高自身素质,遵守职业道德,依法经营。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企业职工素质,维护职工权益。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关设问

【思考角度】市场机制+市场规则+市场缺陷+党的领导+显著优势+宏观调控+政府作用

【答题要点】

①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机制来调节。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

②建设现代市场体系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良好的市场运行需要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来维护。

③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弊病。

④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⑤在我国,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既能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能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⑥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够通过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发挥社会主义国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的优势,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⑧市场调节与政府的宏观调控相结合。

三、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设问

【思考角度】三农地位+农业农村发展要求+产权制度改革+农村产业发展+农业供给侧改革

【答题要点】

①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②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③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

④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实现农村土地、资本、劳动力等要素的优化配置,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

⑤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农业政策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⑥推动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⑧有利于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提升获得感。

四、关于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的相关设问

【思考角度】实体经济的地位+供给侧改革+经济结构调整+减轻负担+宏观调控+创新驱动发展

【答题要点】

①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基。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

②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③推动实体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使实体经济把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④加大对实体经济的财政支持,减税降费,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完善支持实体经济信贷政策,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

⑤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防止资本过度流向虚拟经济,造成实体经济空心化。

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实体经济创新发展新动能。

⑦大力支持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

⑧企业:要顺应国家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的新要求,制定正确经营战略,并把重点切实放到发展实体产业上来;加大科研投入,充分利用“互联网+”,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管理水平。

五、党和国家高度重视XXXX的理由(意义)

【思考角度】社会主义本质+以人民为中心+新发展理念+资源优化配置+经济结构调整+供给侧改革+社会主义优越性+良好市场秩序+和谐共生

【答题要点】

①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

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XXXX有利于走共同富裕道路,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③坚持共享发展理念。XXXXX有利于使全体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④有利于贯彻新发展理念,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⑤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化解落后产能,

⑥有利于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拉动经济增长。

⑦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的体现。

⑧有利于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秩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⑨有利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促进社会公平。

⑩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

⑪有利于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基。

六、企业重视XXXX的理由(意义)

【思考角度】企业信誉和形象+产品结构优化升级+供给侧改革+创新驱动发展+减轻企业负担+提升竞争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答题要点】

①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企业形象,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②有利于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增加有效供给,开拓新的市场,提升市场竞争力,建设国际竞争与合作新优势。有利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减轻企业负担,缓解经济下行压力

③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供给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④建立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提升科技创新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份额。

七、发展对外经济

【思考角度】国际竞争力+新开放格局+节约资源+开放发展+新优势+两种资源+风险意识

【答题要点】

①有利于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

②有利于积极参加国际竞争和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③有利于参与国际分工,扩大经济发展空间,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等。

④有利于互通有无、调剂余缺,节约社会劳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与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⑤坚持开放发展,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

⑥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培育自主品牌,培育国际竞争与合作新优势;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

⑦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内需与外需、进口与出口、引进外资与对外投资协调发展。

⑧增强风险意识,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的能力,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八、“新发展理念”的角度解决经济发展的措施

【思考角度】总论+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

【答题要点】

①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新时代需要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需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②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③坚持协调发展,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④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进绿色发展,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

⑤坚持开放发展,要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发展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⑥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谋民生之忧,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友情提醒:所有站长原创资源未经本人同意禁止转载,违者本站将保留进一步追究的权利!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刘海网络名师工作室”领衔教师、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教学能手、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校德育处副主任、校政治教研组组长、校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曾参与或主持过《高中思想政治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创设与运用》等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撰写的《浅谈乡土材料在经济常识教学中的运用》等90多篇文章发表于省级教育期刊或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20多篇论文、教案、试题、高考分析等文章发表于《中学生时事政治报》等教辅类专业报刊。制作以个人原创资源为主的思想者工作室网站( http://www.teacher001.net)……[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致力于为中学文科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平台。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5000万人次,目前已经发展成为涵盖中学政治、中学历史、中学地理、教育德育等在内的国内较大的中学文综教学资源网站。……[ 详细内容]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