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工作室>>教育感言>>教育科研>>正文内容

教育感言375:论文《在<经济生活>教学中探索培养学生经济道德》发表随想20160912

友情提醒:所有站长原创资源未经本人同意禁止转载,违者本站将保留进一步追究的权利!

江苏省无锡市市北高级中学 刘海

经济道德就是在经济生活中的道德规范。高中《经济生活》教材以高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经济生活为基础,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需要和未来发展需求,紧紧抓住我国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这一主线,对处于成长过程中的高中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法制教育、市场道德教育和相关政策教育。高中政治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经济道德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学生提高知识素养和培育健全人格的现实需要。

第一,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道德归根到底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以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社会要求我们要树立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经济道德。良好的经济道德规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不仅有助于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而且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所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原则,是当前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迫切要求。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重大战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随着带来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的不良思潮,同时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特权、垄断、关系、腐败、投机等违反自由竞争原则的因素,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也出现了诚信缺失、道德滑坡等伦理的衰败和文明的倒退,这是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不符的。只有建立在诚信、道德基础上的市场经济,才是成熟、完善的市场经济。

第二,深化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在知识经济、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冲击下,作为义务教育后学校教育的深化和发展的高中阶段课程改革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高中政治课程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教育的一门人文综合性学科,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课堂教学等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目的。高中政治作为德育的重要课程,也是我国德育的重要阵地。高中政治课程改革中要切实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思想道德形成的规律,把党和国家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思想政治教育等要求与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有机地统一起来。高中政治教学要将经济理论蕴涵于学生鲜活的经济生活主题,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道德体验,实现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和科学世界的道德教育的有机结合。因而,德育与思想政治课程目标、教学目标是密切相关的,它们共同体现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基本的教育价值追求,这对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三,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要求。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大大增强,这个时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形成的关键时期。高中政治课程作为开展道德品质教育、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的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实现帮助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有意义的生活等德育目标的价值追求。现代社会要求公民要具备思想政治、道德法律、科学文化素质,并要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觉悟和人文精神,使其在创新创业意识、综合实践能力、经济参与能力以及个性品质和人格素养等方面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高中政治教学注重教学过程的开放性,从而为教材编写多样性、教师教学的创造性和学生学习的选择性提供了现实可能,这与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性相协调,体现了德育的层次性、阶段性和顺序性,有利于逐步发展学生的高尚品德,为学生成为现代社会的合格公民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教学中,在传授学生经济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经济道德教育,实现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深入内心,切实转化为个人的内在道德品质。高中政治教师必须深入探寻《经济生活》教学中开展道德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第一,反思经济现象,提高道德认同。

《经济生活》教材从学生身边的经济现象讲起,按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向学生讲解经济生活常识。一是把握教材逻辑线索,确立市场主体意识。教材以“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在什么舞台上生产”的基本逻辑线索展开,选取了现实经济生活中典型的经济实例或经济镜头呈现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经济案例分析,努力寻求经济学学科知识与思想教育价值的交汇点,引导学生在消费者、经营者、劳动者、投资者、纳税人等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中的经济行为和价值取向反思现实经济现象,帮助学生明确参与经济生活必备的基本道德修养和道德行为规范。二是把握经济生活实际,确立生活逻辑主线。《经济生活》充分利用能够反映学生的经济生活、我国经济建设成就和世界经济发展形势的经济素材,把经济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经济生活主题之中,实现了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在错综复杂的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分析中,帮助学生在既有道德知识和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学会批判、学会思考,将感性的道德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道德信念,为学生在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和经济发展的多元取向中提供进行选择的必要的价值标准和判断依据,促进学生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的升华。

第二,揭示经济规律,发展道德思维。

市场经济发展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教材具体阐述中注重以实证为基础的逻辑认知与以体验为基础的直觉感悟相结合,有机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理论、货币理论、价格理论、价值规律、消费理论等经济原理,这种符合社会需求、知识体系和学生成长的综合要求的课程设计,有利于促进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法律素质和创新创业意识与健全人格的现代公民。一是创设道德冲突,突出问题设计。高中政治教学要利用经济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期、道德选择的“两难”或“多难”等典型经济案例创设经济道德冲突,帮助学生通过争论、讨论、辩论等形式澄清观点、辨别真伪,从而为学生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二是转变教学策略,发展道德思维。《经济生活》教学中要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的过程和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的过程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比较鉴别、探究活动、范例分析、价值冲突中对经济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和把握,把尊重经济规律和坚守道德责任有机结合,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理解、认同、确信正确价值标准的能力。三是科学解读教材,锻炼发散思维。高中政治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经济生活、学习参考资料和经典经济著作等对教材进行创新性解读,深入挖掘教材中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中所包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潜移默化地吸收蕴涵其中的经济道德教育因素。

第三,参与经济生活,强化道德实践。

经济生活是公民社会生活最重要的方面,经济生活参与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在《经济生活》教学过程中,要坚持正确的道德价值导向,促进学生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将道德自觉转化为道德实践。《经济生活》教学中要加强社会实践,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一是创新课堂教学,实施活动课程。通过经济道德实践活动、参观学习活动、角色模拟活动、专题研究活动等,可以给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真实或模拟的道德学习情境,把抽象原理和规范以具体形式呈现出来,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理论来观察、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创新有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二是创新社会实践,强化道德实践。教师在充分运用课堂教学形式的同时为学生创造更广阔的空间和条件,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生产劳动、社会公益、小论文写作等,它们对发展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和提高思想觉悟都有很好的作用。因此,高中政治教学中正确处理好观点与材料、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理论与实践等的关系,有利于在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和社会实际的过程中阐明理论观点,还能在深化学生道德认知和道德体验的同时发展学生的道德自主判断能力、自觉的参与意识和道德行为技能。

总之,《经济生活》教学中要以充分体现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在把握学生的现实生活需要和未来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产生自觉地、主动地学习的内在需求,同时在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让学生充分把握经济现象、经济规律和经济生活背后的经济道德因素,在提高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和融入社会的能力的同时不断促进自身道德认知的发展和道德情感的升华。

注:本文发表于教育部主管、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思想政治课研究》2016年第4期

更多“教育感言”系列文章,敬请查看“思想者工作室”http://www.teacher001.net)网站。


友情提醒:所有站长原创资源未经本人同意禁止转载,违者本站将保留进一步追究的权利!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刘海网络名师工作室”领衔教师、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教学能手、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校德育处副主任、校政治教研组组长、校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曾参与或主持过《高中思想政治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创设与运用》等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撰写的《浅谈乡土材料在经济常识教学中的运用》等90多篇文章发表于省级教育期刊或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20多篇论文、教案、试题、高考分析等文章发表于《中学生时事政治报》等教辅类专业报刊。制作以个人原创资源为主的思想者工作室网站( http://www.teacher001.net)……[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致力于为中学文科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平台。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5000万人次,目前已经发展成为涵盖中学政治、中学历史、中学地理、教育德育等在内的国内较大的中学文综教学资源网站。……[ 详细内容]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