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工作室>>教育教学>>旧标资源>>正文内容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政治学科期末检测卷

友情提醒:所有站长原创资源未经本人同意禁止转载,违者本站将保留进一步追究的权利!

无锡市市北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政治学科期末检测卷

命题人:刘海     审题人:刘海     校对人:刘海

时间:100分钟     分值:120分        日期:2014.12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90分)

  • 选择题:本大题共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2014年互联网上出现了新一批热词:女汉子、长发及腰、老啃族、裸年等,这些热词多为社会新闻人物、新事件的浓缩和概括。这主要表明

A.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B.文化来自于人们的灵感

C.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D.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文化

2.受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影响,同名书籍《舌尖上的中国》在很短时间内在当当网上的销量就突破了20万册。不仅如此,由此书引发的“吃货”效应将其他餐饮美食类书籍也带入了销售高峰。这说明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②文化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  ③文化成了第一生产力  ④文化对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3.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实施“文化兴国”战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

①把文化建设作为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 ②增强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基础性地位 ③把文化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④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文化软实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韩国某外交官说:“如果外国人对韩国歌手有更多的关注,逐渐地他们就会喜欢上韩国……如果他们喜欢韩国,他们就会购买更多的韩国产品。这就是我们试图推广的。”这启示我们

①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②文化生产力对现代经济起决定作用 ③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人生就是一场旅行,不在乎目的地,在乎的应该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有

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B.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享受者

C.要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      D.文化塑造人生,促进了人的发展

6.秋窗日午,小院无人,抱膝独坐,聊嫌枯寂,宜读《庄子》秋水篇。大雪漫天,炉火小坐,人缩如猬,豪气欲销,宜读《水浒传》林冲走雪一篇。冗于琐务,数日不暇,摆脱归来,俗尘满襟,宜读《史记》项羽本纪及游侠列传。这段话主要是想说明

A.读书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读书选择可以随时空环境不同而变化      

C.读书过程影响人们的实践和文艺创作

D.人们读书必须要有特定环境才能深入

7.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事业得到繁荣发展,这不仅改变了每一座城市,更改变了每一个人,百姓生活“更幸福更有尊严”。这说明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③优秀文化能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社会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201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深圳“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称号,这是该组织在全球城市推行全民阅读颁发的最高奖项。2000年开始,深圳创造性地开展了以“深圳读书月”为龙头的一系列服务市民的综合读书活动,倡导全民阅读,为“文化强市”建设提供不竭动力。强调阅读的文化意义,是因为

①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②先进文化是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④文化影响人的实践、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大道鲁商》是一部跨越人文和经济两个领域的文献纪录片,全景式地展示了鲁商从古到今诚实守信、仁义和气、胸怀天下的优秀品质,揭示了鲁商成功背后的文化内核。这反映了

A.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        B.商业贸易促进文化发展

C.文化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    D.鲁商文化是齐鲁文化的全方位展示

10.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于2013年10月11日到26日在山东举行。山东省组建了山东剧院联盟,发挥新建场馆作用,通过各种方式让人民群众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这是基于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B.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相互促进

C.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相对稳定性

D.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11.中国人以谦虚为美德,而美国人却对中国人“水平不高,能力有限”的自谦不以为然,相反地他们会认为这是缺乏自信的表现。这表明

A.特定的文化环境是由特定的经济环境决定的

B.文化环境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认识活动

C.思维方式不同,反映的文化内涵也完全不同

D.文化环境不同,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完全不同

12.《沂蒙山小调》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山东民歌,具有质朴、淳厚、强悍、粗犷、诙谐风趣等特点,能让人深刻感受到它的乡土气息和文化底蕴,唤起大家对山东这片热土的热爱,唤起大家建设美丽家园的热情。这说明

①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②优秀文化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优秀文化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④不同地区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3.在2013年6月21日举行的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新疆天山成功入选,成为中国第44处世界遗产,至此世界遗产总量位居世界第二。我国重视文化遗产保护是基于

①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趋同  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广东的“围村”、陕西的“窑洞”等民居建筑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民俗民风息息相关,特色鲜明、异中有同,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这说明

A.文化的差异性是由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决定的

B.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蕴涵着中华文化的共性

C.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D.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渐趋融合

15.2014年8月16日,第二届南京夏季青奥会正式开幕。借助互联网技术青奥圣火先后在204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实体和网络虚拟传递,让无数人圆了成为“火炬手”的梦,也让青奥会的理念得到更多的认同。这说明

A.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B.现代科技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C.现代传媒推动了文化传播和共享 D.文化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16.近几年中国多次举办“俄罗斯国家年”,开展了俄罗斯文化节、教育展、文艺演出等多项活动,规模前所未有;而俄罗斯举办的“中国国家年”,内容丰富多样,大展中华风采。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中俄互办“国家年”是两国

①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扩大了各自文化的影响  ②文化融合的重要标志,标示着两国文化的趋同  ③在文化上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实现共同繁荣的重大举措  ④在文化上相互尊重、加深理解、密切合作的具体体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7.栩栩如生的剪纸、巧夺天工的刺绣、自由翱翔的风筝、精美绝伦的掐丝……随着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脚步的不断加快,中国传统手工艺在海外赢得了大批“粉丝”。这说明

①中华文化已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 ②文化交流能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 ③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④中华传统文化为世界各国所认同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8.徽派古村落,依山造屋,傍水结村,推窗见河,开门走桥,顺自然显人文。类似这样特色鲜明的古村落各地都有。我们必须保护好这些古村落,因为

①古村落承载的乡土栖居方式已经成为多数人的选择 ②各具特色的古村落展现了文化的多样性 ③古村落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④保护好古村落有助于全盘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9.我省某县依托历史名人的文化遗产,致力于挖掘当地独特的中医药文化和宗教文化,力塑文化旅游品牌。该县的这一做法是基于

①文化独特性是区域文化发展的基础  ②经济决定文化  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④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慕课(MOOC)是新近涌现出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它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组织发布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公开课程,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教育最大的革新”,有力促进了现代教育的发展。慕课的出现及发展表明现代信息技术

①是文化传播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具有选择、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⑤使教育手段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    ④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

  • ③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21.中秋节不 单单是华人的节日,也是韩国、日本等国的传统节日,但庆祝节日的习俗各有差异。由此可见

①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庆祝传统节日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④传统习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2.有人说:“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容却是一种模糊的惆帐,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颗没有年轮的树,永远老去。”通过乡愁,我们可以感悟到

①积淀在民族心灵深处的情愫是一个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②留存于民族心理中的传统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生生不息的品质  ③一定精神文化的感受总要通过一定的意象和载体来表达   ④现代多元文化的碰撞呼唤传统文化的回归与导航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2014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于6月14日—6月22日举办。本次上海电影节将设立手机微电影氛围展映单元和参赛单元两部分。依托网络等新兴媒体,大批“微电影”正凭借其“短小精悍”的故事情节,清新朴实的演绎风格,走入公众视野。“微电影”大潜能意味着

①新兴媒体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②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④网络文化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4.三千年前的诗成功地融入现在的歌词中。如《青花瓷》中的“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涛声依旧》中的“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荷塘月色》中的“我像只鱼儿在你的荷塘,只为和你守候那皎白月光。游过了四季,荷花依然香,等你宛在水中央”。这种风格的创作说明

A.古今整合能使古典艺术焕发现代价值

B.中外整合能使现代艺术具有古典韵味

C.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实现作品创新  

D.传统文化是现代艺术发展的主要源头

25.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时代,“常回家看看”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历来被看作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过去,人们推崇“父母在,不远游”;现在,社会倡导“常回家看看”。这告诉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要

A.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B.破除陋习,移风易俗

C.博采众长,求同存异     D.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26.从甲骨、金属直到数字化屏幕,每一次汉字载体的变革都带来书写和阅读的巨大变化。这表明

①读写技术的发展是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②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③文字载体的变化对认识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④知识的传播方式受制于生产力发展水平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7.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原生性信息资源大量涌现,出现大量的“虚拟文化资源”,如网络动漫、网络游戏、虚拟艺术创作等,以网络化为形式的当代信息革命为人类丰富的社会实践成果带来了全面创新的形态——网络文化。这说明

A.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检验标准

C.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D.文化创作的灵感来自于社会实践

28.动漫不仅使电视荧屏更精彩,而且形成了动漫游戏出版物、音像制品、动漫游戏产品的动漫产业。这说明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B.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

C.文化创新的需要来自社会实践  D.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决定

29.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进一步鼓励中国教育走出去,推动高水平教育机构海外办学,支持办好孔子学院,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做出贡献。我们在文化“走出去”过程中要

①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②全面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不能止步于形式展示,而要着眼于精神演绎  ③找到与其他文化的共鸣支持,消除文化差异  ④对传统文化进行时代革新和创造,赋予其新的时代精神和意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0.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14年8月在南京举行,这是继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后,东西方文化的再一次激情交汇和碰撞。我们既要弘扬奥运精神,又要让世界人民感知底蕴深厚、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交融。这体现出

①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②文化创新是文化多样性的基础

③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④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1.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

①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②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③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2.不少优秀中国电影进入国际市场后,因为没有用国际普遍接受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对国外观众吸引力有所下降。这要求我们

A.在文化交流中,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

B.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C.在文化建设中,把握先进文化的方向

D.正确处理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33.“无论您的五官会跳舞还是脖子会唱歌,只要您肯秀出绝活,就有机会登上《我要上春晚》的舞台。只要您身怀才艺,富有创意,拥有梦想,您就是我们要找的人!”这则“开门办春晚”的广告内容,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强调了

A.文化创新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B.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C.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D.政府履行组织文化建设的职能

34.国画,又称“中国画”。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上述材料说明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③中华文化博采众长 ④中华文化异彩纷呈、内涵丰富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35.2013年8月2日,《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央视成功首播后,在全社会迅速掀起了一股手写汉字的热潮。这基于汉字

①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②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③具有传承中华文明的作用  ④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36.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用“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来说明各种文明之间只要秉承包容精神,就不会存在“文明冲突”。下列与这一思想相同的是

A.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不约而同,不谋而合      D.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37.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剧、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

A.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纷呈   B.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C.中华文化所具有的包容性       D.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

38.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加快,许多具有时代与民族特色的、具有古风古貌与本土特质的古村落、古建筑,因不合理开发而遭到破坏甚至消失。专家指出,传统民居等古建筑之所以成为艺术瑰宝,并不仅仅在于建筑本身,还在于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在于其一砖一瓦、一梁一柱背后所隐藏的那些说不完的故事。在城镇化过程中,要让“古建筑背后那些所隐藏的故事”“一直说下去”,我们应该

①对古建筑进行保护性开发和利用   ②吸收古建筑的文化精华,突出地方特色  ③既保留古建筑的文化内涵,又要满足现代生活方式的需要  ④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把古建筑的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

  •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9.2013年7月14日,海峡两岸文化界人士在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的中华三祖堂共同祭拜了中华民族的三大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炎帝、蚩尤。据悉,三祖文化代表了中华民族的融合文化,黄帝、炎帝、蚩尤经过战争,又通过合符会盟,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大融合、大团结,并在涿鹿建立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政权集中地,创造了“龙”图腾。两岸同胞同祭三祖

A.有利于增强两岸同胞对同根文化的认同感

B.有利于促进两岸文化在融合中消除差异

C.体现了传统文化是支撑民族发展的精神支柱

D.说明了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40.“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勇者不惧、精卫填海以及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都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文化的积淀、精神的传承,真实再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的

①勤劳勇敢 ②团结统一 ③自强不息 ④爱好和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41.习近平2013年7月17日在中国科学院考察工作时强调,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是对我国科技人员第一位的要求。之所以要求我国科技人员有强烈的爱国情怀,是基于

①爱国情怀是科技人员对祖国的最深厚最普遍的感情 ②爱国情怀是动员和鼓舞科技人员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③爱国情怀是科技人员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④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的具体内涵是不同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2.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继承了辛亥革命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又超越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以及改革开放事业的伟大成功,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新的壮丽史诗。你从中获得的启迪有

①先进、健康的文化决定了社会发展方向 ②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③中国共产党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④民族文化作为民族精神的结晶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进步

  • 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3.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孙中山先生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实现了“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誓言。下列选项中与这一誓言所体现 的精神实质相一致的是

①天 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④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4.2013年6月13日,神舟十号与天空一号首次成功对接,这是我国航空航天技术的巨大进步,大大增强了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在长期的奋斗中我国航天工作者不仅创造了非凡的业绩,而且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这一精神在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中的作用表现在

①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  ②有利于搞好经济建设,增强综合国力 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我国当前的中心任务  ④民族精神是综合国力的基础,是综合国力的最重要因素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45.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精神风貌的鲜明展现。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包括

①时代精神能够丰富民族精神的内容 ②民族精神能够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 ③时代精神能够为民族精神提供物质基础 ④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

  •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30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请把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卷上。

46.专家指出,城镇化将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新增的大量城镇人口将带来消费需求的大幅增加和庞大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住房建设等投资需求。农民进入城镇就业,农村居民人均资源占有量得到提升,提高了农业效益。同时,也推动了各类服务业的发展,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人力支持。为了进一步推进城镇化步伐,近年来,W县致力于建设“文化强县”、“幸福之县”,目前正在加强公共文化建设,打造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农村“十里文化圈”等文化惠民工程,以文化驱动城镇转型。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该县“以文化驱动城镇转型”的依据。(10分)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加强文化强县建设有利于建设幸福W县,构建和谐社会。(2分)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加强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W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W县城镇化发展提供方向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3分)

③文化对人的 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加强公共文化建设,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3分)

④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通过文化惠民工程能满足W县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2分)

47.莫言“一诺”,让几代中国人“梦”想成真!莫言说“我小说中的人物确实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土生土长起来的。我不了解很多种人,但我了解农民。土是我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原因。”山东高密市东北乡曾让他经历饥饿、焦虑、精神匮乏,但也让他找到了叙述根基与精神家园。莫言从小接受的“民间叙事教育”——听老人讲故事赋予了他天马行空、古灵精怪的虚构能量。因此,一旦遭遇当年以马尔克斯为首的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潮流,即折叠变形为颇具东方色彩的“魔幻先锋”。莫言的想像力超越了人类存在的全部……诺贝尔委员会给莫言的颁奖词称他“很好地将魔幻现实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结合在一起”。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作家莫言的成功对我们进行文化创新有何启示?

答案:(1)根本途径:立足社会实践。莫言丰富的人生经历和社会实践是其文学创作的源泉。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莫言从“民间叙事教育”中提取素材,汲取营养,锐意创新,体现了继承对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文化发展的实质就是在于文化创新。莫言能很好地将魔幻想现实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结合在一起,体现时代性。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莫言既借鉴马尔克斯等文学巨匠的笔法,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莫言的成功来自生活,离不开农民。

(5)坚持正确方向。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

48.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中华民族精神,引领一个民族穿越“千年未有之变局”,战胜“千年未有之强敌”,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开启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在新的征程上,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的中华民族精神,始终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强基固本。

有人认为: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结晶,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对此观点予以评析。

①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2分)②传统文化有精华与糟粕之分,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2分)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心骨”作用,同时还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正确对待外来文化,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因此,题中观点是片面的。(6分)

 


友情提醒:所有站长原创资源未经本人同意禁止转载,违者本站将保留进一步追究的权利!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刘海网络名师工作室”领衔教师、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教学能手、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校德育处副主任、校政治教研组组长、校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曾参与或主持过《高中思想政治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创设与运用》等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撰写的《浅谈乡土材料在经济常识教学中的运用》等90多篇文章发表于省级教育期刊或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20多篇论文、教案、试题、高考分析等文章发表于《中学生时事政治报》等教辅类专业报刊。制作以个人原创资源为主的思想者工作室网站( http://www.teacher001.net)……[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致力于为中学文科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平台。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5000万人次,目前已经发展成为涵盖中学政治、中学历史、中学地理、教育德育等在内的国内较大的中学文综教学资源网站。……[ 详细内容]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